您的当前位置:智慧体育首页 > 健身知识
健身高频率和低频率训练的利与弊!

关于最佳的训练频率一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讨论话题之一,有人提倡就有人反对,双方的辩论都有理有据,但究竟两者有何差别,本文将提供高频率训练和低频率训练的利弊,并给你一些可能对你训练有用的建议。

  首先让我们对高低频率做个定义:

  高频率:对特定的运动(动作)或部位进行每周3次以上训练

  低频率:对特定的运动(动作)或部位进行一周一次,甚至更少的训练。

  高频率的利与弊

  优点:更快速度获得更好的结果,构建神经肌肉协调。更频繁的训练某些运动将会增加了力量和运动能力,本质上也会提高神经系统。

  高频率训练能够显着提升相关运动能力,运动能力提升有其特殊性原则——你可以非常擅长一件事,而无法面面俱到。能够进行更大的重量,进行更多的练习。你有更多时间来预热练习,和对计划的设计安排,更加专注于你的目标,为能够举起更大重量和更好的运动表现力提供基础。

  在某些动作中,身体会逐渐适应举起更大的重量。前几周往往有些难熬,但当大多数人突破,坚持下来后,身体逐渐适应了大重量的训练,会更加渴望更大重量。高频率训练似乎让女性训练者或使用更小,更轻的重量的人训练的更好。我怀疑这是因为收到的刺激小,损伤也小,即使相对强度相同,骨架较小,恢复的也更快。

  缺点:受伤几率增高。当你定期进行较大重量且困难的训练,受伤的几率也随之增加,你要么会适应这样的强度,并获得增加100磅的结果,否则你的身体会彻底崩溃,即使有一点伤害,随着频繁的锻炼,只会越练越伤。

 高频训练很难达到最大值,或者有可能让你逐渐变弱。当你身体习惯了大重量时,即使休息几天,也会让你感觉一塌糊涂,另一方面,如果你只是一味的举起大重量,当需要你完成最大重量的那一天,你可能会出现疲劳,导致一定重量的下降。

  低频率训练

  优点:容易建立肌肉平衡。频率较低的训练让你有更多时间用在身体的较小的局部。所以像肱三头肌三角肌后束等,会得到适当的纬度大小和力量的提升。

  低频率训练减少受伤风险。当然并不意味着你不会受伤,只是因为身体更加平衡和不频繁的训练减少受伤几率和风险,低频率训练计划更容易达到最大值,或跨越式进步。1-2个星期,可以保证你将会提升100%,而且不会感觉到任何训练过度或疲劳。

  更容易预测适应速度。大多数人进行低频率训练会取得一定进步,虽然相对高频率有些慢,但基本上速度相当。特别是为基础训练者制定计划时,很有帮助。低频率训练促进恢复,这对于年纪大的,和有伤病需要解决的,或者追求更大、更强的举重者更为重要。我还真不知道有很多超重量级的力量举运动员进行高频率训练。

  缺点:练习时间有限。如果你进行一周一次或者更少的练习,有时间限制的训练或需要较高技术的训练会形成阻碍。如果你的技术已经比较稳固,那没有任何问题,但如果你的技术或动作并不是很稳固,你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刺激。

  增强较薄弱环节,无论是肌肉还是作为特定运动的一部分(你可能会觉得和有点第一条矛盾,但仔细想想,低频率训练各个部位的训练强度相当,较滞后的肌肉或者运动能力也只是平衡性发展,所以必然无法得到足够的锻炼)。

  总结:其实两种频率的训练都会让你取得进步,理想的安排是,让这两种频率类型在你整个训练周期里妥当安排形成一个组合,唯一你需要考虑的是,你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?是要重点发展深蹲、硬拉、卧推能力?还是要强化增强薄弱环节?亦或是稳定增长,全面发展?这需要根据你的目标进行不同的选择。